
農歷五月初五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——端午節,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。端午也稱端五,端陽。此外,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,如:午日節、重五節,五月節、浴蘭節、女兒節,天中 節、地臘、詩人節、龍日等等。雖然名稱不同,但總體上說,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。
端午由來
“端午節,本來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的節日。后面因為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,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;也有紀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(不過現在人們基本上只認同紀念屈原這一說法)??偟膩碚f,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“龍升天”吉日祭龍祖,注入夏季時令“祛病防疫"風尚,把端午視為“惡月惡日”起于北方中原,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。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?!?/span>
過端午節,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,由于地域廣大,民族眾多,加上許多故事傳說,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,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。其內容主要有:女兒回娘家,掛鐘馗像,迎鬼船、躲午,帖午葉符、艾草,游百病,佩香囊,賽龍舟,比武,擊球,蕩秋千,給小孩涂雄黃,飲用雄黃酒、吃五毒餅、咸蛋、粽子和時令鮮果等。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,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。 有些活動,如賽龍舟等,已得到新的發展,突破了時間、地域界線,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。
粽子、劃龍舟由來
粽子,又叫做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說法有很多,相傳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,很多人劃著像龍的船爭先恐后的去搶救,因為龍代表祥瑞,可以驅邪,所以劃著像龍的船可以驅趕水里的生物,后來時間過去太久了怕屈原被水里的生物吃掉,就用葉子把食物包裹好丟進水里,希望水里的生物吃這些東西,而不是去吃屈原。后來這些東西不斷的流傳下來、不斷演化就變成了現在的“劃龍舟”、“粽子”了。
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。由此可見,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,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。劃龍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眾性集會,鑼聲一響《招魂曲》一唱,隨著"我哥回"的聲聲呼喚,四鄉八里的人們便聚集到了西陵峽兩岸,用劃龍舟這種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紀念屈原。
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節俗食品,不僅口味濃糯,更重要的是它會通過味蕾傳遞給孩子節日的味道與對歲時的感知。想加深孩子對端午的“粽”情,與其給孩子買粽子吃,不如買一些粽葉、糯米、大棗、肉餡等材料,和孩子一起感受動手包粽子的樂趣。根據南北方的差異,也有粽子口味區分,有清新香甜的小巧甜粽,也有肉質豐滿的咸粽。
那么此刻,你是支持甜粽,還是咸粽?
看著造型獨特的粽子,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或甜或咸的粽子,孩子對端午節的喜愛之情也會油然而生,也能讓他更加理解,中國傳統節日內涵中的很大一部分,是與家人“在一起”,是聚合家庭情感的好時機,我們在吃美味的同時,一起參與進劃龍舟的賽事中,品的也是家人聚在一起的天倫之樂。
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,不僅被選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,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。盡管名字和稱呼眾多,但這都是外在的,而能讓大家記住,永垂不朽的,永遠是在這個節日里的習俗,以及在節日中感受到的氣氛。希望大家端午節安康,平安順遂!